001 - 文章阅读笔记:什么都可以以后再说,体检为什么不可以? - 少数派 - 少数派编辑部

本文最后更新于:3 个月前

原文链接:

什么都可以以后再说,体检为什么不可以? - 少数派 - 少数派编辑部

2023年01 月 12 日

ps:本文为依据个人日常阅读习惯,在原文的基础上记录阅读进度、记录个人想法和收获所写,关于原文一切内容的著作权全部归原作者所有。

![img](D:\坚果云\Alec - backup files\typora pictures\c8040868-dc6a-a465-7c62-6a58bf551e4c-1675422842210.jpg)

最近的 Omicron 大流行让很多人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了时刻关注与监测身体的重要性。少数派其实发布过不少健康相关的文章,一方面,我们认为生活中不应该只有工作与效率,身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同样作为身在这个时代的上班族,我们自身也在这些来自优秀作者的文章中得到了许多关于健康的启示。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提醒你爱护身体,规律体检,重视身体的每一个变化。

[√] 对健康的关注,从一次完整的体检开始


年轻人对身体健康的轻视,在最近几年尽管有所减少,但还有一些朋友延续着几十年前的观点,认为年轻人没有病,只有人到年龄大了、身体的各项机能衰退了,才会出现种种疾病。但事实上,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它的背后是无数潜在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甚至感染等等一系列风险的共同影响。这也就导致许多人在发病之后才发现自己身体的异状,但这背后的变化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逐渐积累了。

所以,体检并不是用来应付自己或应付家人、老板的东西,它是让我们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最为直观也最为全面的方式。

作者 @刀客特Leslie 是心内科博士。在她的《年轻人的体检指南》系列文章中,从三个方面对体检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内容充实,很有参考价值,很适合在体检前后配合阅读。

出来混的都是要还的,加最痛的班、熬最深的夜、撸最爽的串都是要接受对应的后果的,体检高高低低的各项指标就是检验你还有没有资格继续熬夜撸串喝醉酒的标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体检,不知道还有没有老大了抹眼泪的机会。

系列第 1 篇主要介绍了体检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什么项目是不一定需要检查的、去哪些地方体检更加合适以及体检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第 2 篇则更进一步,针对一些可选项目进行了介绍,教你在面对体检可选项时把钱花在刀刃上,确定自己真正需要关注的筛查方向。

年轻人的体检指南 01:体检在检查什么

年轻人的体检指南 02:个性化筛查

系列第 3 篇则是在体检之外,告诉大家一些可以自己看到、上手摸、或者在别人帮助下能检测到的身体变化,通过这些简单的自查手段,提醒大家留意自己身体传达的健康与疾病信号,有异常尽早就诊,有问题及时治疗。当然,自查不能代替体检,也无需过分焦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多上些心。

年轻人的体检指南 03:你该掌握的自查手段

[√] 看懂体检报告,搞明白数据背后的意义


许多人害怕体检,害怕去医院做检查,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对这些检查的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自己做出结果之后,除了害怕还能怎么办。其实诊疗中的各种先进辅助手段,都是为了方便人们能更加准确的发现种种危险因素的早期阶段,以便尽早处理,杜绝后患。

就像没有听诊器的年代,医生只能紧贴患者的胸壁听诊一样,现在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就是为了让我们在不开膛破肚时,也能看清人体内部发生的种种变化。身为三甲医院医生的 @医嘱吟唱者 用一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常见的超声成像、X 线成像(包括 CT 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背后的原理、注意事项和优缺点。创作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让你理解消化每一句原理,只是希望你在未来面对检查时,能更加了解背后的用意。

医院做的这些「拍片」检查,你可以多了解一点

除了不了解体检项目的作用,更多的人还是不明白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写的那些专业名词、有高有低的指标究竟说明了什么。同样身为执业医师的 @委座大人 创作了《解读成年人的期末考试——体检报告自查指南》系列文章。在 4 篇系列文章中,他针对体检报告中出现的非诊断性结论,或一些亚健康指标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文章根据身体的不同器官系统进行分类,适合在体检过后随时翻查参考,对照解读自己的身体状况。该系列文章为少数派会员专享。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多种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是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就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同时,在这里再次同大家强调一下体检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固定频率的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健康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对体检中异常指标的监测及健康问题的干预,是预防、减缓疾病的根本措施。

[√] 正在风口的这些检查,都有什么意义?


除去人人都在考虑的规范体检,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型检查,让我们观察到身体的动向,或是对自己的身体、家族史与潜在风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比如在疫情肆虐的阶段,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新冠检测的多种名词,PCR、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等。事实上,除了在年轻人的体检指南 01 中介绍的实验室检查能够体现我们的感染状态,这些最近才进入我们视野的专项检查是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进行筛查的有效手段。不只对新冠,当有其他流行病肆虐时,其背后的原理同样适用。市面上的各种疾病快筛盒,就是用文中提到的原理运作。

核酸、抗原、抗体检测,三种新冠检测方式有何差别?

基因检测是又一个常常被人提起的体检项目。它偶尔会出现在更贵更复杂的体检可选项中,也有人会以娱乐的目的去测试自己的基因组,看看祖先的基因成分。而目前,除了能在血液中检查到的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也被视为提示肿瘤风险的一大方法。但基因检测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医学生 @YFWoo 这篇关于基因检测的科普,就为大家讲述了其背后的原理、商业级与医疗级基因检测的差别,分析了基因检测是否能作为我们预防疾病的标准,以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基因检测的结果。本文系少数派会员专享。

安吉丽娜·朱莉所接受的用于筛查乳腺癌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本质上就是一种基因检测技术,属于「医疗级的基因检测」,和我们平时在微信小程序、网商平台所见到的「消费级的基因检测」,是同一种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既然基因检测这么「神」的话,我们是否也可以通过寄一管唾液到检测机构,就查出来以后会患什么癌症并加以防范,或是给孩子做一次检测,就知道孩子有什么天赋从而以后着重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孩子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希望在阅读完本文之后,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体检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体检是过程,而非目的。在体检结束之后,如何针对体检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改善,进一步善待自己的身体,才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往年只作为慢性病被我们熟知的「三高」,已经逐渐在年轻人的体检报告上显形。我们久坐的生活方式、混乱的饮食习惯,都会造成日常生活品质的下降,同时带来身体素质的垮塌。在这篇教年轻人如何远离高血压的文章中,Leslie 介绍了高血压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我们应当从何下手远离高血压,防患未然。

让认知成为改变的第一步:年轻人如何远离高血压

也有不少朋友在体检之后意外发现自己的尿酸偏高。这个体内含量与代谢速度受到饮食、基因、生活方式、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物质可能带来诸多麻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痛风。虽然目前还没有研究明确指出高尿酸与痛风发作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对于已经确诊了痛风的患者,控制尿酸是非常有效的抑制发作的手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嘌呤的来源、影响尿酸生成的因素两方面,介绍了应当如何从饮食下手,降低体内的尿酸含量。

体检报告出现高尿酸,你该如何在饮食方面控制风险?

随着智能手表、手环这类产品的发展,有不少健康指标都可以在手腕上就完成检测。以 Apple Watch 为例,除了最基础的心率监测之外,它还可以发现疑似房颤的心律不齐现象,也支持简易的单导联心电图测量。它还能够完成对血氧的测定,这项功能在目前的 Omicron 流行季常常被人提起。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和正常的常规的医院与体检中利用仪器的检测方法相比,他们的优缺点如何?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就能有一定的理解。

![img](D:\坚果云\Alec - backup files\typora pictures\17ae8902ef93c788eff123291fb12773.jpeg)

除了这些能用非侵入设备轻松检测的指标,对一般人来说最难测定,也最容易发生异常带来危险的,就是血糖了。传统的血糖监测方式都要抽血,即使是快速检查也需要自行采取指尖血,这种疼痛造成相当数量的患者不愿意规律监测血糖。在委座大人的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新型的血糖监测方式与血糖监测的原理。可惜的是,目前非侵入性的技术尚停留在理论与实验室阶段。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扎过一次就不用移动的连续血糖监测设备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有相关需求,可以阅读这两篇文章,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与使用体验。

![img](D:\坚果云\Alec - backup files\typora pictures\9a1f21cfe51f274bb8cb6a78a0d801a4.png)

工作繁忙、生活混乱已经成为了现代青年人的常态。在疲惫的工作之余,我们学会了消遣,学会了玩乐,却没有学会如何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自己被耗尽的身体也得到有效恢复。体检就像每年一敲的警钟,提醒我们在工作之余,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让休息时消遣的快乐也更加持久。最后祝你身体健康,再见。